船舶工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
发布时间:2016-11-29
2016年1~10月,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,我国主要造船指标同比下降,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回落明显,船舶工业健康发展面临巨大挑战。
全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。1~10月份,全国造船完工2821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14.2%。承接新船订单1883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7.6%。10月底,手持船舶订单10602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20.6%,比2015年底下降13.8%。全国完工出口船2595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10.3%;承接出口船订单1529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14.5%;10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902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21.4%。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的92%、81.2%和93.4%。
重点监测企业指标同比下滑。1~10月份,51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646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12.5%。承接新船订单1725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7.5%。10月底,手持船舶订单10321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20.6%。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30亿元,同比下降2.9%;完成出口产值1330亿元,同比下降3.5%;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0亿元,同比下降6.2%;利润总额30.6亿元,同比下降13.2%。
目前,工信部会同发改委正在研究编制《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(2016-2020年)》,围绕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,确定了“十三五”期间的重点任务,包括化解造船产能过剩、推进军民融合、打造智能船厂、推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。
船舶是全球一体化的产业,与世界经济及贸易紧密相关,8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船舶工业的影响远超预期,全球造船业正面临着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。中期看,应对船舶危机,去产能是绕不开的问题。目前船舶行业全球总产能达到两亿吨,但实际需求却只有1亿吨,目前韩国及日本的船舶行业削减产能幅度都超过40%。中国造船业必须‘痩体’,估计削减30%以上的过剩产能。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去除近2000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。
从长期看,船舶市场的深度调整或许蕴藏着更大的机遇。纵观近百年船舶发展史,市场的任何一次重大调整都是世界船舶工业版图重构的关键时点,日本赶超欧洲,韩国赶超日本,概莫能外。相对而言,中国的韧性更强,对市场的承受力更高,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也更大,这是一个机遇。